YMatrix 文档
关于 YMatrix
标准集群部署
数据写入
数据迁移
数据查询
运维监控
参考指南
- MPP 架构
- 镜像分布策略
- 持续聚集
- 滑动窗口
- 全文搜索
- Grafana 监控指标解读
- Prometheus 监控指标解读
- 术语表
-
工具指南
- mxaddmirrors
- mxbackup
- mxbench
- mxdeletesystem
- mxgate
- mxinitstandby
- mxmoveseg
- mxpacklogs
- mxrecover
- mxrestore
- mxshift
- mxstart
- mxstate
- mxstop
- gpconfig
- pgvector
-
数据类型
-
存储引擎
-
执行引擎
-
流计算引擎
-
灾难恢复
-
系统配置参数
- 使用说明(必读)
- 参数目录
- 文件位置参数
- 连接与认证参数
- 客户端连接默认值参数
- 错误报告和日志参数
- 资源消耗参数
- 查询调优参数
- 运行中的统计信息参数
- 自动清理参数
- 数据表参数
- 锁管理参数
- 资源管理参数
- YMatrix 数据库集群参数
- 预写式日志参数
- 复制参数
- PL/JAVA 参数
- 版本和平台兼容性参数
-
索引
-
扩展
SQL 参考
- ABORT
- ALTER_DATABASE
- ALTER_EXTENSION
- ALTER_EXTERNAL_TABLE
- ALTER_FOREIGN_DATA_WRAPPER
- ALTER_FOREIGN_TABLE
- ALTER_FUNCTION
- ALTER_INDEX
- ALTER_RESOURCE_GROUP
- ALTER_RESOURCE_QUEUE
- ALTER_ROLE
- ALTER_RULE
- ALTER_SCHEMA
- ALTER_SEQUENCE
- ALTER_SERVER
- ALTER_TABLE
- ALTER_TABLESPACE
- ALTER_TYPE
- ALTER_USER_MAPPING
- ALTER_VIEW
- ANALYZE
- BEGIN
- CHECKPOINT
- COMMIT
- COPY
- CREATE_DATABASE
- CREATE_EXTENSION
- CREATE_EXTERNAL_TABLE
- CREATE_FOREIGN_DATA_WRAPPER
- CREATE_FOREIGN_TABLE
- CREATE_FUNCTION
- CREATE_INDEX
- CREATE_RESOURCE_GROUP
- CREATE_RESOURCE_QUEUE
- CREATE_ROLE
- CREATE_RULE
- CREATE_SCHEMA
- CREATE_SEGMENT_SET
- CREATE_SEQUENCE
- CREATE_SERVER
- CREATE_STREAM
- CREATE_TABLE
- CREATE_TABLE_AS
- CREATE_TABLESPACE
- CREATE_TYPE
- CREATE_USER_MAPPING
- CREATE_VIEW
- DELETE
- DROP_DATABASE
- DROP_EXTENSION
- DROP_EXTERNAL_TABLE
- DROP_FOREIGN_DATA_WRAPPER
- DROP_FOREIGN_TABLE
- DROP_FUNCTION
- DROP_INDEX
- DROP_RESOURCE_GROUP
- DROP_RESOURCE_QUEUE
- DROP_ROLE
- DROP_RULE
- DROP_SCHEMA
- DROP_SEGMENT_SET
- DROP_SEQUENCE
- DROP_SERVER
- DROP_TABLE
- DROP_TABLESPACE
- DROP_TYPE
- DROP_USER_MAPPING
- DROP_VIEW
- END
- EXPLAIN
- GRANT
- INSERT
- LOAD
- LOCK
- REINDEX
- RELEASE_SAVEPOINT
- RESET
- REVOKE
- ROLLBACK_TO_SAVEPOINT
- ROLLBACK
- SAVEPOINT
- SELECT INTO
- SET ROLE
- SET TRANSACTION
- SET
- SHOW
- START TRANSACTION
- TRUNCATE
- UPDATE
- VACUUM
常见问题(FAQ)
高可用 FAQ
本文档介绍 YMatrix 5.X 高可用的常见问题。
- 高可用相关文档请见:
1 etcd 是部署在每台主机上吗?
etcd 的存储可以理解为全复制表,因此节点数量不必太多。在实践层面,推荐的配置为 1、3、5、7 节点,安装部署过程会自动根据主机数量选定部署几个 etcd 实例。
因此如果集群里的主机个数是偶数,或者超过 7 台主机,那么有些机器上是没有 etcd 节点的。可以通过 ps
命令查看当前主机上有没有 etcd 进程。
通常 Master 和 Standby 的主机上会优先安放 etcd 节点。
2 为什么 etcd 集群的成员数量需要为奇数?
在 etcd 中,将节点数设置为奇数个是为了确保选举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,在 Raft 协议中,leader 的选举是基于大多数原则。当节点数为奇数时,选举过程更容易达成共识。在这种情况下,半数以上的节点需要同意并投票支持一个 candidate 成为 leader。假设有 5 个节点,需要至少 3 个节点同意选举同一个 leader;如果有 7 个节点,则需要至少 4 个节点同意。
这种配置除了确保 leader 的选举结果是唯一的,还能尽量保证选举时间的精短。另外奇数个节点还能提供更好的容错能力。在发生故障或网络异常的情况下,多数个节点仍然可以保持选举过程的正常运行,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一致性。当节点数为偶数时,可能会出现平局的情况,导致选举无法完成或结果不确定。
3 日常我们需要针对 etcd 做哪些运维操作?
首先,需要部署针对 etcd 的监控。目前支持 Prometheus 5.0 部署 etcd 的监控(Prometheus + Grafana)。
4 etcd 的数据量有多大?是否需要特别的运维工作?
5.X 的 etcd 会定期自动进行清理操作,因此数据目录和内存大小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。
但是如果有节点故障和后续 recover 操作,会使 etcd 的数据在短时间内发生稍许膨胀。只要 etcd 的数据目录不持续膨胀超过 1.5GB,都是正常的,建议通过监控进行监视和定期检查。
5 引入 etcd 后,图形化界面部署数据库集群操作有哪些变化?
从使用体验上并没有变化,安装部署的页面和操作方法跟以前完全一致。
6 5.X 号称实现了 Master Auto-failover,为什么 Master 关机并切换后,再开机 Master 不会自动恢复?
这里存在一个概念误区,一个 Segment 有两个维度的概念:
- 一个维度是角色:Primary 或 Mirror
- 一个维度是状态:Up 或 Down
当前版本下,Master Auto-failover 功能指的是节点角色的自动切换,即 Master 离线之后,Standby 能自动切换为 Master,这个动作称为 提升(Promote)或者故障自动转移(Failover)。
而一旦一个 Segment 的状态从 Up
变成 Down
,是必须通过手动节点恢复操作(mxrecover
)才能变回 Up
。
7 Master 发生自动切换的延迟是多久?
- 当 Master 的
postmaster
进程发生崩溃,但主机和网络都正常,Master 可以快速切换到 Standby。 - 当 Master 主机发生断电、网络隔离等现象,其自动切换会根据参数的配置延迟重试一段时间。
8 当半数以上的 etcd 进程异常(被杀死或无法启动)后,集群出现宕机,是正常现象吗?
是的。
postgres 进程的存活需要依赖 etcd 集群的租约存续。当 etcd 服务本身出现异常(半数以上的 etcd 节点宕机或失联),postgres 进程就无法维持存活,宕机是必然的结果。因此,请严格部署 etcd 监控,密切关注其健康状态。监控事项包括但不限于:磁盘剩余空间、磁盘 I/O、网络联通性、宿主进程 supervisor 的存活等。